悠然自得 | |||
拼音 | yōu rán zì dé | 簡拼 | yrzd |
近義詞 | 泰然自若 | 反義詞 | 若有所失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悠然:安閑舒適的樣子;自得:內心得意。形容神態(tài)悠閑、心情舒適。 | ||
成語出處 | 《晉書·隱逸傳·楊柯》:“常食粗飲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憂,而柯悠然自得。” |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定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 ||
例子 | 明·袁宏道《滿井游記》:“凡曝沙之鳥,呷浪之鱗,悠然自得,毛羽鱗鬢之間,皆有喜色。” | ||
英文翻譯 | be careful and content | ||
成語正音 | 得,不能讀作“dě”。 | ||
成語辯形 | 悠,不能寫作“優(yōu)”或“攸”。 | ||
成語辯析 | 悠然自得和“泰然自若”都有毫不慌張不變常態(tài)的意思;但“泰然自若”多形容在緊急情況下;鎮(zhèn)定、從容不慌張的神情;而悠然自得形容在平常的狀況下悠閑、舒適、不緊張的神情。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