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 | |||
拼音 | xiāng rú yǐ mò | 簡拼 | xrym |
近義詞 | 同甘共苦、生死與共 | 反義詞 | 自私自利 |
感情色彩 | 中性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干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 ||
成語出處 | 先秦·莊周《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賓語、狀語;含褒義 | ||
例子 | ◎ 30余年相濡以沫,加米拉和哈米提仍懷著滿腔熱情和雄心,在民族音樂歌壇上比翼高飛。 ◎ 鐘瑞跟我結婚以后,許多年一直粗茶淡飯,勤儉度日,我們相濡以沫,牽手同行,遭受了數不清的委屈和磨練,也獲得了不可歷數的快樂與歡欣。 ◎ 可見,我們雙方的支持和幫助是雙向的、交互的,真可謂相濡以沫、榮辱與共。 | ||
英文翻譯 | help each other when both are in humble circumstances | ||
成語故事 | 戰國時期,莊子家貧經常吃了上頓沒下頓,妻子叫他外出借糧食,他去找監河侯借糧。監河侯許諾秋后再借,莊子說這是遠水不解近渴就回家。妻子讓他再去別的地方借,他說要像車轍里的鯽魚一樣相濡以沫過日子,妻子只好偷偷地流淚。 | ||
成語正音 | 相,不能讀作“xiànɡ”;濡,不能讀作“xú”。 | ||
成語辯形 | 沫,不能寫作“默”。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