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嘗膽 | |||
拼音 | wò xīn cháng dǎn | 簡拼 | wxcd |
近義詞 | 發憤圖強、宵衣旰食 | 反義詞 | 樂不思蜀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都嘗一嘗苦膽。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
例子 | 中國足球要想沖出亞洲,必須臥薪嘗膽,刻苦訓練。 | ||
英文翻譯 | stoop to conquer | ||
謎語 | 勾踐 | ||
成語故事 |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夫,日夜侍候馬匹。 對于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后,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嘗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 ||
成語正音 | 嘗,不能讀作“cánɡ”。 | ||
成語辯形 | 薪,不能寫作“新”。 | ||
成語辯析 | 臥薪嘗膽和“發憤圖強”都有決心奮斗;謀求富強的意思。但臥薪嘗膽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