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濟 | |||
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簡拼 | tzgj |
近義詞 | 患難與共、風雨同舟 | 反義詞 | 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
感情色彩 | 中性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 ||
成語出處 | 先秦·孫武《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 ||
例子 | 通常在林海里人與人相遇,和在遠洋航海中同舟共濟一樣,為什么他竟這樣勢不兩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 ||
英文翻譯 | the people in the same boat help each other. | ||
歇后語 | 一個船上的難友 | ||
謎語 | 乘一條船渡江 |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有人問孫武怎樣用兵才能不敗,孫武回答說用兵布陣應該像蛇一樣反擊獵手,蛇形陣能夠首尾兼顧成為一個整體,孫武說吳國人與敵對的越國人同舟遇到風浪都能同舟共濟,何況這些無仇的士兵呢? | ||
成語正音 | 濟,不能讀作“qí”。 | ||
成語辯形 | 濟,不能寫作“計”。 | ||
成語辯析 | 同舟共濟偏重于“共濟”;指同心協力;共度難關;“風雨同舟”偏重于“同舟”;指客觀條件相同;處境相同;共同前進。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