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見多怪 | |||
拼音 | shǎo jiàn duō guài | 簡拼 | sjdg |
近義詞 | 管見所及 | 反義詞 | 見多識廣、多見少怪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 |
成語解釋 | 少見:見識少。見聞少的人遇到不常見的事情就覺得奇怪。多形容見識淺陋。 | ||
成語出處 | 漢·牟融《理惑論》:“諺云:'少所見,多所怪,睹駱駝,言馬腫背。” | ||
成語用法 | 復句式;作謂語、狀語;含貶義 | ||
例子 | 清·鄭燮《與金農書》:“世俗少見多怪,聞言不信,通病也。” | ||
英文翻譯 | one gets excited easily | ||
歇后語 | 看見駱峰當腫背;蜀犬吠日 | ||
謎語 | 奇觀;狗吠月亮;童年遇險記 | ||
成語故事 | 唐朝散文家柳宗元因王叔文失勢而被貶到湖南永州當司馬,他在永州期間收到韋中立的拜師信,非常感動。他立即回信《答韋中立論師道書》表達一個觀點:少見多怪是常有的事情,就像蜀犬吠日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
成語正音 | 少,不能讀作“shào”。 | ||
成語辯析 | 少見多怪指見識少的人遇見平常的事情也覺得奇怪;“大驚小怪”不含“見識少”的意思;只指對于平常的事卻表現出奇怪。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