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遺補闕 | |||
拼音 | shí yí bǔ quē | 簡拼 | sybq |
近義詞 | 補闕拾遺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補正別人的缺點過失。采錄遺逸的事跡。 |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上之不能納忠效信,有奇策才力之譽,自結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遺補闕,招賢進能。” |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指補充別人所遺漏的事物 | ||
例子 |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始得粗就隱話,拾遺補闕,商榷繁簡,不無搔首苦心。” | ||
英文翻譯 | make good omissions and deficiencies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