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息奄奄 | |||
拼音 | qì xī yān yān | 簡拼 | qxyy |
近義詞 | 奄奄一息、茍延殘喘 | 反義詞 | 生龍活虎、生氣勃勃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斷氣的樣子。也比喻事物衰敗沒落,即將滅亡。 | ||
成語出處 | 晉·李密《陳情表》:“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 ||
例子 | ◎ 王亭業回家很晚,他的女人以為他在外遇到災禍已哭得氣息奄奄,見他回來喜出望外。 ◎ 小豆子突然出現,宣稱逃跑是自己的主意,與師哥無關,于是被打得氣息奄奄,可就是不討饒。 ◎ 外祖父雖是知縣,但在周恩來出生時,就已病入膏肓,氣息奄奄,不久便去世了。 | ||
英文翻譯 | at the point of death | ||
成語故事 | 晉武帝統一全國后,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為郎中。李密不愿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晉武帝,說祖母已經氣息奄奄,兩人形影相吊、相依為命,待伺候祖母后再出來做官。 | ||
成語正音 | 奄奄,不能讀作“yān yān”。 | ||
成語辯形 | 息,不能寫作“吸”。 | ||
成語辯析 | 氣息奄奄和“奄奄一息”都可形容“氣息微弱;生命垂危”;引申為事物將亡。但“奄奄一息”比氣息奄奄語氣重。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