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虢取虞 | |||
拼音 | miè guó qǔ yú | 簡拼 | mgqy |
近義詞 | 假道滅虢 | 反義詞 |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連動式 |
成語解釋 | 比喻攻擊甲國時先穩(wěn)住乙國,等滅掉甲國后再滅乙國。 |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5回:“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 | ||
成語用法 | 連動式;作定語、補語;含貶義 | ||
例子 | 今先定西蜀,乘順流之勢,水陸并進,并吞東吳,此“滅虢取虞”之道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 |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僖公五年(公元前655年)晉獻公根據(jù)大臣荀息的計謀,用玉石和寶馬賄賂虞國國君,達到借道虞國出兵攻打虢國的目的。虞王不聽大臣宮之奇的忠告,讓晉國借道。晉滅虢三年后,又回師滅掉虞國。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