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而無功 | |||
拼音 | láo ér wú gōng | 簡拼 | lewg |
近義詞 | 水中撈月、枉費心機 | 反義詞 | 坐享其成、不勞而獲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緊縮式 |
成語解釋 | 花費了力氣,卻沒有收到成效。 | ||
成語出處 | 先秦·管仲《管子·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 ||
成語用法 | 緊縮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評價一個人做事的效果 | ||
例子 | 不注意科學,一味地蠻干,結果必定是勞而無功。 | ||
英文翻譯 | toil in vain | ||
歇后語 | 諸葛亮六出祁山 | ||
謎語 | 掃雪填井 | ||
成語故事 | 春秋末期,孔子極力主張用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恢復過去的禮制,主張統治階級用仁義來感化百姓,可惜沒人歡迎他的政治主張。他去衛國游說前,魯國太師金說他這樣做無疑是把船弄到陸地上去運貨一樣勞而無功。 | ||
成語正音 | 勞,不能讀作“lāo”。 | ||
成語辯形 | 功,不能寫作“工”。 | ||
成語辯析 | 勞而無功和“徒勞無益”;都有“費力不討好”的意思。但勞而無功偏重在沒有功效和功勞;往往是他人評說;“徒勞無益”強調白費功夫而沒有收到利益。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