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蛇尾 |
拼音 | hǔ tóu shé wěi | 簡拼 | htsw |
近義詞 | 為德不卒、有始無終 | 反義詞 | 全始全終、善始善終、持之以恒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頭大如虎,尾細如蛇。比喻開始時聲勢很大,到后來勁頭很小,有始無終。 |
成語出處 | 元·康進之《李逵負棘》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這廝狗行狼心,虎頭蛇尾。”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補語;比喻做事有始無終 |
例子 | 小奇也許會寫得好,就是她有一個毛病,“虎頭蛇尾”。(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記》) |
英文翻譯 | in like a lion,out like a lamb |
歇后語 | 大蟲頭長蟲尾 |
謎語 | 它;牛馬 |
成語故事 | 清朝時期,官場十分腐敗,只要有錢就可以捐官。京城的都老爺給皇上上奏折要求整頓吏治。湖南巡撫接到皇上的指令,立即組織手下的文武百官進行考試,并聲言對請人代考的人斬立決,當場抓了他二少爺的槍手,此事就只好虎頭蛇尾了 |
成語正音 | 頭,不能讀作“tou”;尾,不能讀作“yǐ”。 |
成語辯析 | 虎頭蛇尾和“有始無終”;都表示做事情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不同在于:①虎頭蛇尾多比喻做事起初聲勢大;后來勁頭小;“有始無終”沒有此意。②虎頭蛇尾是比喻性的;用于強調不了了之的意思時;“有始無終”是直陳性的;用于強調半途而廢的意思時。 |
產生年代 | 古代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