涸轍之鮒 | |||
拼音 | hé zhé zhī fù | 簡拼 | hzzf |
近義詞 | 涸轍之枯、嗷嗷待哺 | 反義詞 | 絕處逢生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jié)構(gòu)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涸:干;轍:車輪輾過的痕跡;鮒:鯽魚。水干了的車溝里的小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 ||
成語出處 | 戰(zhàn)國·宋·莊周《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 |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比喻處于困境中的人 | ||
例子 | 但人不能餓著靜候理想世界的到來,至少也得留一點(diǎn)殘喘,正如涸轍之鮒,急謀升斗之水一樣。(魯迅《墳·娜拉走后怎樣》) | ||
英文翻譯 | fish trapped in a dry rut | ||
謎語 | 最危險的魚 | ||
成語故事 | 戰(zhàn)國時期,宋國莊周家貧,一次向他的朋友監(jiān)河侯借糧食時,朋友推說等收了租再借給他,他講了一個車痕溝里水快干的鯽魚向他求助,他對鯽魚說到吳國越國去給你借水的故事。說完就頭也不回地走了 | ||
成語正音 | 涸,不能讀作“ɡù”;轍,不能讀作“chè”。 | ||
成語辯形 | 涸,不能寫作“河”;轍,不能寫作“澈”。 | ||
產(chǎn)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生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