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兵之計 | |||
拼音 | huǎn bīng zhī jì | 簡拼 | hbzj |
近義詞 | 權宜之計 | 反義詞 | 速戰速決、兵貴神速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偏正式 |
成語解釋 | 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99回:“孔明用緩兵之計,漸退漢中,都督何故懷疑,不早追之?” | ||
成語用法 |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 ||
例子 | 這樣辦不過是緩兵之計而已。 | ||
英文翻譯 | trick to gain time | ||
歇后語 | 諸葛亮彈琴 | ||
謎語 | 暫停 | ||
成語故事 | 三國時期,孔明與司馬懿在祁山作戰。蜀軍消滅了魏軍大將郭淮、孫禮,占領了武都、陽平。張郃、戴陵等率軍前去救援,被孔明打敗。雙方對峙了半月。孔明見司馬懿不敢出戰,用撤軍的緩兵之計,誘使司馬懿驅兵追趕,司馬懿中計大敗。 | ||
成語正音 | 緩,不能讀作“yuán”。 | ||
成語辯形 | 計,不能寫作“技”。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