禍起蕭墻 | |||
拼音 | huò qǐ xiāo qiáng | 簡拼 | hqxq |
近義詞 | 同室操戈、蕭墻之禍、尺布斗粟 | 反義詞 | 敵國外患、兵臨城下、大軍壓境 |
感情色彩 | 褒義詞 | 成語結構 | 主謂式 |
成語解釋 | 蕭墻:古代宮室內當門的小墻。指禍亂發生在家里。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 ||
成語出處 | 先秦·孔子《論語·季氏》:“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也。” | ||
成語用法 |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貶義 | ||
例子 | 不照這么辦法,恐禍起蕭墻,勢且波及全國,總統不如通權達變,暫歇風潮為是。(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八十回) | ||
英文翻譯 | trouble breaks out at home. | ||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魯國大夫季康子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權力,想攻打附近的顓臾國。季康子的謀臣冉有和子路都是孔子的學生,他們問孔子該如何處理。孔子說:“治理一國不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內處于分崩離析的狀態,恐怕要禍起蕭墻了。”。 | ||
成語正音 | 蕭,不能讀作“sù”。 | ||
成語辯形 | 蕭,不能寫作“肖”或“肅”。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