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 |||
拼音 | dà nì bù dào | 簡拼 | dnbd |
近義詞 | 犯上作亂、罪大惡極、罪孽深重、離經叛道 | 反義詞 | 忠心耿耿、唯命是從 |
感情色彩 | 貶義詞 | 成語結構 | 聯合式 |
成語解釋 | 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今項羽放殺義帝于江南,大逆無道。” | ||
成語用法 | 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用于指叛逆 | ||
例子 | 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大逆不道!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賊乎!(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 | ||
英文翻譯 | worst offence | ||
謎語 | 順耳話 | ||
成語故事 | 秦朝滅亡以后,劉邦和項羽展開了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 有—天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要與他決一雌雄。劉邦回答說:“我開始與你都受命于楚懷王,約定先定關中的為王。但是我先定關中后你卻負約,讓我到巴蜀去當漢王。這是你第一條罪狀。你在去救援趙軍途中,殺死上將軍宋義,自稱上將軍,這是你第二條罪狀。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諸侯的兵馬人員,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接著,劉邦又揭露項羽燒毀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殺害義帝等罪狀。在講到第十條罪狀時,劉邦說:“你作為臣子而殺死君王,又殺害已經投降的人,為政不平,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屬于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討你這個逆賊,你還有什么面目向我挑戰!” 項羽聽了劉邦的話,氣得渾身發抖,命令弓箭手向劉邦放箭。結果,一箭射中劉邦前胸,漢軍只好遲兵。 成語出處: 《漢書·高帝紀》漢王數羽曰:“夫為人臣為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成語釋義: “逆”,叛逆,“無道’’指不合封建理法。這剛成語的多指封建專制者對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意為罪大惡極。“大逆無邊”也稱“大逆不道”。 | ||
成語正音 | 不,不能讀作“bú”;逆,不能讀作“niè”或“lì”。 | ||
成語辯形 | 道,不能寫作“倒”。 | ||
產生年代 | 古代 | ||
常用程度 | 常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