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賞古詩表達技巧之表現手法(修辭類)學案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竹枝詞 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問:本詩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晴”與“情”同音,是雙關隱語。這是作者用民歌體寫的戀歌,雙關隱語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從前兩句詩意看,大概女方在楊柳飄拂、波平浪靜的江邊行船,聽到岸上愛戀她的青年男子在對她唱歌言情,但傳情的含蓄,給女方獲得的印象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7、通感:
又叫“聯覺”,是把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溝通起來的一種修辭手法。
例如:
聽鄰家吹笙 郎士元
鳳吹聲如隔彩霞,不知墻外是誰家。重門深鎖無尋處,疑有碧桃千樹花。
參考答案:首句“隔彩霞”渲染了奏樂的環境,烘托出笙樂的明麗新鮮,比一般地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來得具體高妙;第四句以花為意象描寫音樂,這里的碧桃是天上的碧桃,是王母桃花,灼灼其華,竟至千樹之多,是何等絢麗的景象,她意味著笙樂的明媚、熱烈、歡快。一個“疑”字,寫出了似真似幻的感覺。以視覺意象寫聽覺感受,別具一格。
8、頂真:
就是用句末的詞語作下一句的開頭的詞語的修辭。頂真的作用是回環跌宕,有旋律美。
例如:
馬致遠《漢宮秋》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墻;過宮墻,繞回廊;繞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蛩;泣寒蛩,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對仗顯示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的完美結合。頂真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
9、反復:
這種表現手法的特點在于強調,既使形象鮮明思想突出感情強烈,又使行文前后呼應起伏跌宕獲得強烈的節奏感和旋律美。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巴山夜雨”重復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0、互文:
是指古代作家在寫作時為了增強某種表達效果,把本應該合在一起說的話臨時拆開,使同句或相鄰句中所用的詞相互補充,相互滲透,理解時又應該合在一起的一種修辭方法。互文修辭的運用能收到筆墨經濟,以少勝多,表意委婉,耐人尋味的藝術效果。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馬客在船”。
[例] 閱讀下列一面首詞,然后回答問題
出塞二首(其一)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注:龍城,盧龍城,為漢代右北平郡所在地。《史記•李將軍傳》說:“廣居右北平,匈奴聞之,號曰漢之飛將軍,避之數歲,不敢入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