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答案 c
解析 第三段說“所謂物質文化,其動力就是不受約束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故c項說反了,應該是“不
受約束的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是物質文化的動力”。“精神文化對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影響相對要小一些”的說法
于文無據。
3.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中國古代文化是和產生這些文化的那個社會的發展時期的物質生產水平及社會性質相適應的。
b.我國的古文字、農業知識、天文知識和典章制度,都產生于古代漁獵社會走向農業社會的時期。
c.封建倫理不是永恒的真理,那些封建的忠孝節義等等,在當時是違背時代進步的,今天也如此。
d.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古代文化而輕視西洋文化,古代的燦爛文化對今天的發展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答案 a
解析 a項由第一句話“文化,無論物質文化或屬于上層建筑的精神文化,都和那個社會的發展時期的物質
生產水平及社會性質相適應”可以推出。b項由原文推不出。原文只說我國的古文字產生于古代漁獵社會走
向農業社會的時期。原文中的“如此”指代的內容是“在某種物質文化生產的基礎上,才產生某種精神文化”
一句。另外,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典章制度,知識是動態發展的,不可能“都產生”于某個時期。c項,
從原文不能推斷出“封建的忠孝節義等等,在當時是違背時代進步的”。對封建的倫理道德,要用歷史的觀
點來審視,一分為二。d項中“古代的燦爛文化對今天的發展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不能成立。
十八、(安徽省皖南八校XX屆高三第二次聯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
警惕視覺文化對美育的負面影響
曹 暉
所謂“視覺文化時代”,也稱“讀圖時代”,是指全球化以來,文化出現了一種從以文字和語言為‘中心的理性形態,轉向以圖像為中心、特別是以影像為中心的感性形態的變遷。20世紀最后十年,伴隨著電子媒介廣泛深入地向人類社會滲透,審美日益擺脫精英姿態而向社會生活領域滲透和泛化,最終結果是藝術和審美的生活化、普泛化,而其伴隨的表現形態就是生活世界的視覺化、圖像化。可以說,圖像的展現方式、價值取向、審美趣味正在深刻地影響和規范著現代人的思維方式與現代生活的邏輯形式。
然而應該引起注意的是,在視覺文化時代這一大背景下,作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人的創造力的美育,卻面臨著諸多困難。我們以當代視覺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電影中“奇觀”效果以及“暴力美學”為例,分析美育在內容和方法上面臨著何種沖擊與影響。
在視覺文化時代,電影格外青睞一種被稱為“奇觀化”的藝術表現方式。“奇觀化”主要指電影借助高科技手段而創造出來的一種奇幻影像,作為一種電影表現手法,它輕敘事而重場景,因此契合了視覺文化時代影像的諸多特征。視覺文化時代的電影更將奇觀效應作為電影構成的主要支撐,注重場景的鋪陳和空間的展示,弱化時間,突出空間,大幅度地削弱情節和敘事。如張藝謀導演的《英雄》,該片給觀眾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電影所呈現的場景奇觀:在色彩上運用紅、黃、藍、白、黑五色交替鋪陳畫面來營造視覺交響,黃葉漫天、紅衣舞動、湖面如鏡,武者交流;粗獷的敦煌沙漠、壯闊的內蒙古胡楊林,秀美的九寨溝風景。在《英雄》中,一切都是視覺的震撼以及對于高科技媒介的頂禮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