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掛職鍛煉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介紹
陽春三月,很榮興能到上海育才初級中學掛職鍛煉,我實地感受了上海的先進的教育理念,第一次親密接觸了上海靜安區(qū)的精品教育。
在二個月的時間里,我把自己作為育才的一員,和育才的師生共同生活,共同工作。全方位參加了育才初級中學的日常管理,參加了學校的行政例會,班主任會,教研組長和年級組長例會,教師集會,校本教研等,參與學校的重大的教育教學活動,分別和學校領導、一線教師進行交流,和不同的學生群體進行調查和交談,查閱了學校的各種資料、檔案,聽課二十多節(jié),聽了四場心理學報告,參加了四場教育教學管理報告,撰寫了幾萬字的掛職鍛煉日記,實地參加了三場茶館式校本研修,感受到了段力佩老校長倡導的“有領導的茶館式教研”的魅力。參加了靜安區(qū)繼續(xù)教育學院附校的五十周年慶典和教學展示活動。參觀了靜安區(qū)繼續(xù)教育學院、區(qū)教院附校,建平學校、黃浦學校、市西學校,還利用休息日參觀了上海教育博覽會、七寶古鎮(zhèn)、上海植物園、上海鮮花港、東海大橋、洋山深水碼頭、上海博物館,全面感受了上海的歷史、地理、人文,受益匪淺,感觸很深。
在上海的二個月,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歷經(jīng),我親身感受到上海不但經(jīng)濟騰飛,而且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投入大,給人一種全新的大辦教育,辦大教育,辦現(xiàn)代教育的恢宏氣勢,給我以強烈的心靈振憾!至今難以平靜。
二、掛職見聞及對上海教育的總體印象。
上海的教育做到了“一流的經(jīng)濟,一流的文化,一流的師資隊伍,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有許多具體的做法值得我們學習和深思。
。ㄒ唬┴S富多采的校名、校訓折射出學校辦學各具特色。我們學校的校訓大都是“八字方針”---“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上海的學校名稱以人文、地理、歷史、文化、時代精神等有深刻寓意的“名詞”作校名,是一大特色。例如:“繼光高級中學”校名具有雙重寓意,一是紀念抗美援朝特級英雄,校園內的紀念園占地200余平方米,塑像于1995年建成;二是“繼承”和“光大”學校的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懷少學校意為“關懷少年”。格致中學寓意著“格物致知”。培民中學意為“培教無類、依材啟民”,學校教育教學行為,依校名而施之,每年級一個特色美術班,每周開設10節(jié)美術課。北郊學校的校訓是:“靜思、能群”。我所在的育才初級中學的校訓為“自治自理,自學自創(chuàng),自覺體鍛”,每天早晨全體學生一到校就上操場參加體育鍛煉,進行“挙操表演”,學校提出“男挙女舞”的口號。學校辦學各具特色,從校名就可略知一二。
(二)教育均衡化發(fā)展落實處。上海的教育是真正的均衡化發(fā)展,1994年—1996年上海市已經(jīng)完成了薄弱學校更新工程,1999年—XX年完成了初中小學標準化建設工程。上海市以政府牽頭、教育部門參與,以工程為抓手,周邊學校形成辦學聯(lián)合體,相互支援,實現(xiàn)優(yōu)質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的均衡發(fā)展。我所在的靜安區(qū)學校都是設施先進,管理精細,每一個學校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亮點,實地感受到了靜安區(qū)的精品教育。
。ㄈ⿲W生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訓練好,師生舉止文雅,素質高,令人印象深刻。這是我們進入育才最先感受到的,最為明顯的深刻的印像。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主動和外來人員打招呼、問好。走廊上遇到陌生人,師生們會主動站在路旁邊,為你讓路,等你走后他們才走。公共場所說話聲音盡量控制到不影響別人。都是無煙學校,辦公室里看不到一個教師抽煙,要抽煙都是到抽煙室或偏辟的過道。地上紙屑、垃圾誰遇到誰撿,從學生到校長都是如此。
上海學校每天都舉行升旗儀式,做早操,育才中學還要加上學生的拳操展示。先是各班組織學生在教室走廊站好縱隊,然后在音樂聲中有序進場——體育教師整隊——旗手出旗、升旗、奏國歌——學生代表作國旗下的講話——做早操——整隊后各班在音樂聲中有序退場。整個過程秩序井然,加上服裝整齊,令人耳目一新。在整個升旗儀式中,有四點令我難以忘懷:一是全體教師到位;二是值日學生不管人在哪里,只要一聽到國歌聲,立即面向國旗方向敬禮并高唱國歌;三是每個班級都有一個班牌,樹在班級隊伍的前面;四是操場上有許多排列整齊的圓點,每個學生都站在圓點上,所以隊伍前后左右,側面都是筆直整齊的。
其實早操及進出場的訓練,這就是最好的行為規(guī)范訓練,能做好這四點,這個學校的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訓練就已經(jīng)過關了。人們常說細節(jié)決定成敗,但我還要說細節(jié)張顯個性,細節(jié)顯示素質,細節(jié)影射品德,上海師生的品行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育才中學不愧為上海市學生行為規(guī)范示范學校。
。ㄋ模庥舻男@文化是師生共同成長的家園。在上海學習期間,走訪了十多所學校,每一所學校,我都感受到一種高品位的文化享受,我深深感到濃郁的校園文化是上海市所有學校的共性,學校的“一磚一瓦都會發(fā)言,一草一木都會說話”的花園式育人環(huán)境,真正是“小校園、大文化”。
這些學校在建設與發(fā)展的過程中,重視的不僅是現(xiàn)代化校舍和教育設施的建設,更重要的是獨特校園文化的建設。校園文化和辦學傳統(tǒng)使這些學校處處都有教育功能,時時都有教育機會。這一方面為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增添了豐富的內涵,反映出學!耙匀藶楸尽钡慕逃枷牒徒逃,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校教育工作的層次性、科學性和長效性。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充滿人文精神和科學色彩的校園文化,為培育高素質人才提供了“肥沃土壤”,展示了當?shù)匦@建設特有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