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精選5篇)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 篇1
讀了《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后,對華為的創業史、發展史、任正非的思想觀念、華為的核心價植觀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就象眾多企業家、學者對華為的評價“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批判與變革的堅持”。
一個企業就仿佛一部機器,各部門是互相咬合的齒輪,薪酬是這部機器的驅動,企業文化是齒輪間的潤滑劑。企業管理作為設計者為各個齒輪設計了驅動關系。
隨著電信行業競爭的日益加劇,企業這部機器需要完成更多的工作,原有結構的齒輪需要重新調整,作為動力的薪酬需要重新分配,給核心的齒輪以更多的動力驅動,作為潤滑劑的企業文化急需重新注入。我想這就是近兩年來從集團到省到市到縣的一系列改革的原因。我們的這部機器急需改造,否則我們就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遠遠拋開甚至崩潰。 華為公司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其成長過程中充滿了荊棘和挑戰,其從來不曾有過國有企業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任正非先生以“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為基礎思想,在華為艱難的成長過程中不斷的調整著這部機器的運行。華為經歷20多年的發展,取得目前的成功是必然的,因為華為這部機器目標正確、驅動有力,企業文化深入每個員工,這是一部有活力的自適應的龐大機器。
一個企業,流程、機制的不合理可以迅速得到改正,而企業文化一旦喪失甚至僅僅是弱化就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樹立。只有樹立牢固的企業文化,以“奮斗者為本”,企業的員工才能找到組織的歸屬感,才能“長期堅持艱苦奮斗”。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書中,反復提到了“開放、妥協、灰度”,這是華為公司高層管理者反復學習的理念。書中提到更多的則是妥協和灰度。
華為的妥協和灰度絕不是“和稀泥”,不是對事務處理的模棱兩可。我理解華為的妥協和灰度是在“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根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的核心價值觀下,對內、對外的中庸、和諧。對外與競爭對手的競合、友商關系;對內則是部門間的協作,不搞本位主義,也不喪失立場,而是為著實現共同的目標妥協、找到中間路線走下去。公司越大、部門越多、流程越復雜這種妥協就越重要。
關于灰度書中還提到“對人講灰度,對事講流程”。我想這對于一個團隊的主管尤其重要。對事、對流程必須一是一、二是二、沒有灰度、不和稀泥,對人則要辯證的、動態的去看,人總是有優點有缺點,容忍可容忍的缺點,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潛能,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團隊的積極性、創造性。
華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危機管理史,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華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危機意識或者自我批判。華為的“道”就是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體系。正因為華為長期堅持自我批判,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管理體系,所以結論是:“下一個倒下的絕不會是華為”。
給我的啟示:企業一定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始終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從嚴管理,不斷尋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摒棄驕傲自滿思想,凡事做到慎終如始、與時俱進、革舊鼎新,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 篇2
關于華為的創業史、發展史多年前就有聽聞,之前看過零零星星有關華為的報道。借著高溫假這段時間,認真學習了田濤、吳春波著作的《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后,對華為的創業史、發展史、任正非的思想觀念、華為的核心價植觀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
華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危機管理史,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華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危機意識或者自我批判。華為的“道”就是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體系。正因為華為長期堅持自我批判,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管理體系,所以結論是:“下一個倒下的絕不會是華為”。
通過對這本著作的學習和思考,給我的啟示是:企業一定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始終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從嚴管理,不斷尋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摒棄驕傲自滿思想,凡事做到慎終如始、與時俱進、革舊鼎新,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以一名新入職員工的角度出發,聯系我們公司的現實情況,有以下幾點具體的認識。
首先,公司一定要樹立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都要堅持顧客就是“上帝”的原則。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率領一個機構投資團隊訪問華為總部,任正非沒出面會見,羅奇有些失望地說:“他拒絕的可是一個3 萬億美元的團隊。” 任正非對此事的回應是:“他羅奇又不是客戶,我為什么要見他?如果是客戶的話,最小的我都會見。他帶來機構投資者跟我有什么關系呀?我是賣設備的,就要找到買設備的人„„”在華為,堅決提拔那些眼睛盯著客戶,屁股對著老板的員工;堅決淘汰那些眼睛盯著老板,屁股對著客戶的干部。前者是公司價值的創造著,后者是謀取個人私利的奴才。華為能夠發展壯大,唯有客戶才是華為走向持續成功的根本。
作為軍工企業,我們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軍方產品,這就更需要我們對客戶負責。軍品的特殊性我們都清楚,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我們還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我們也必須具備這種使命感和責任心,時刻牢記我們公司的宗旨:航空報國,強軍富民。時刻銘記我們肩上所承載的重任。公司需要向華為一樣培育親客戶的文化,而非親資本的文化。
其次,公司必須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
然后,公司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培養。
最后,公司要有危機意識或者自我批判意識。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 篇3
關于華為的創業史、發展史多年前就有聽聞,之前看過零零星星有關華為的報道。記得20xx年我在深圳一家民企金屬制品有限公司工作一年,當時因業務往來關系我去過華為總部兩次,與他們的銷售部、生產部、品管部經理層接觸洽談業務,也去過部分生產作業流水線現場,交流中給我的第一印象是:管理層學歷高、年輕、知識面廣,也非常敬業;一線工人著裝統一,現場井然有序、干凈整潔;流水線上的操作工人一絲不茍。從上到下各項管理和工作非常標準化、程序化,對產品加工的點檢、抽檢、全檢非常嚴格,對員工的招聘素質要求非常高,員工的感受是紀律非常嚴明,員工上班打卡、吃飯、上廁所、作業時交頭接耳、交接班等都有嚴格要求。
讀了田濤、吳春波關于華為的著作后,對華為的創業史、發展史、任正非的思想觀念、華為的核心價植觀有了一個全新的了解。就象眾多企業家、學者對華為的評價“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核心是自我批判與變革的堅持”。
華為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危機管理史,華為的核心價值觀是“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斗”。華為成功的核心因素是危機意識或者自我批判。華為的“道”就是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體系。正因為華為長期堅持自我批判,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及其價值觀管理體系,所以結論是:“下一個倒下的絕不會是華為”。
給我的啟示:企業一定要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管理團隊和培養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始終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堅持以人為本,從嚴管理,不斷尋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摒棄驕傲自滿思想,凡事做到慎終如始、與時俱進、革舊鼎新,企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 篇4
《三國演義》讀后感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群雄逐鹿于亂世之中,誰才是真正的英雄呢?書中寫到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關羽、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干,無不個極其態。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為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為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為。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還有人說,關羽是真正的英雄。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為值得我們學習。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盡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為何偏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于剛愎自用。但功大于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可能是因為他的兒子。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
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年的東征西戰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于他,他是三位郡主中最有才干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后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他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
對于人才的求賢若渴,也是曹操值得欣賞的地方,曹操為了選拔更多的人才,打破了依據封建德行和門弟高低任用官吏的標準,提出了“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于公元210年春天下了一道《求賢令》。曹操在令中一開始就總結歷史經驗,認為自古以來的開國皇帝和中興之君,沒有一個不是得到賢才和他共同來治理好天下的,而所得的賢才,又往往不出里巷,這絕不是機遇,而是當政的人求,訪得來的。有鑒于此,曹操立足現實,指出現在天下未定,正是求賢最迫切的時刻。他希望在左右的人不要考慮出身,幫他把那些出身貧賤而被埋沒的賢才發現和推舉出來,只要有才能就予以重用。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強調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備,即使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也受有關系,只要真有才能就行。經過一番努力,曹魏集中了大量人才,當時各地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很多,形成猛將如云,謀臣如雨的盛況。而且對于有才干的人曹操還能做到不計前嫌,比如陳琳本來是袁紹的部下,曾經替袁紹起草檄文,罵了曹操的祖宗三代。袁紹失敗后,陳琳歸降曹操。曹操問他說:“你從前為袁紹寫檄之,罵我一個人就可以了,為什么要罵到我的祖宗三代,陳琳連忙謝罪。曹操愛惜他的文才,不僅對他不處罪,還照樣任用他
曹操的成功不僅因為他的杰出才能和善于招攬人才,還在于他有著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后,曹操并未一籌莫展,而是笑著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并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
自古英雄,有膽略還需有情義。曹操在這一點上更值得稱道,當初劉備在曹營,曹操已知劉備野心,若誅之,也無后來蜀魏之爭,可是曹操并未加害于他,直至劉備逃走;曹操安撫關羽,對其厚待有加,與劉備之對關羽,有過之而無不及,以至于后來關羽念舊日情分,放其一條生路。曹操不失為一條有情有義的漢子,雖說后來他也做了不少錯事,但那是形勢所迫,非彼亡便我死,何有顧他人之理?既有亂世爭雄,便不免犧牲,歷史上的事糾纏不清,也不可以怪罪于一人之上。至于后來曹操見到關羽頭顱嚇出病來,則更可以證明其非冷血之人,若是真冷酷無人性,區區一個關羽,又能奈其如何?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為,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余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讀書心得 篇5
一早就被刺骨的寒意痛醒。勉強起了床,熱了杯牛奶,邊喝邊看窗外。窗外那幾顆大樹的樹枝上空空如也,象征它們生命的綠色樹葉,化作枯葉,凋落了一地。一片銜著一片,一片疊著一片,不自覺地便化作了一大塊鋪滿整條街的枯黃色地毯。行人們走過這條街,踏上這層地毯,發出細微,但仍不失清脆的咔嚓聲,就像咬下薯片時發出的那種。
他們匆匆的腳步形成的氣浪,即使再微弱,也足以掀起幾片枯葉。可剛露出幾份見天日的水泥地板,很快又被從別處吹來的枯葉覆蓋。若不是知道這條繁華的街屬于一座繁華的城,單就這一個片段,這一個場景,打上“凋敝,蕭條”的字樣,也絕對不為過。“或者稱呼此情此景為“馬孔多”?”大腦里的這個念頭還是一閃而過時,右手卻如早已預知了大腦會有此念頭一般,安靜地放在了《百年孤獨》的封皮上。若不是左手緊握的牛奶杯尚有余溫,助我抵御寒意。我一定會被透過這書皮的,更甚于窗外的寒意狠狠刺痛。馬孔多在哪里?馬孔多在《百年孤獨》的360頁書紙里,在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腦海里。在經歷過,或正在經歷貧窮;面對過,或正在面對思想交替的國度里。在雨林里,在平原上,在沙漠中,在世界的每一寸土地上,只要那里尚有人類存在。馬孔多,什么都不是。馬孔多,就是一切。20xx年以來,第一次能如此用心地讀完一本書。之前一直用一種浮躁而慵懶的態度去閱讀,甚至只讀個內容簡介,上網搜個一兩句書中經典名句就算讀過了,就敢顯擺了。但是《百年孤獨》卻不容許我這樣做。從故事開篇的第一個場景,家族二兒子,奧雷里亞諾上校面對行刑隊開始,整部小說就已經像一只深入我內心深處的小手,緊緊地抓住了我,把我一把揪進了這個最真實存在的虛幻之地。在那里,我仿佛親身跟隨著馬孔多村的奠基人,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與他的妻子烏爾蘇拉一起,跋山涉水,來到大澤區這片荒蕪之地,打下第一根木樁,蓋起第一座草棚,每一個家的住址,都精心安排,甚至享受的陽光都不多不少。作者在描繪馬孔多的建立時,用各種的側面描寫勾勒了一個有活力,如唐吉可德一般天馬行空的男子,和一個勤勞踏實,“耕種時從不唱一聲歌兒”的女子。吉普賽人,梅爾基亞德斯來到了閉塞的村莊。帶來了放大鏡,假牙,飛毯,銀版照相術,還有被何塞稱為人類最偉大發明的——冰塊。村子因為他的到來充滿了活力,以及荒誕的探索熱情。可馬爾克斯顯然不是安徒生,他不是來講童話的。接下來的百年紀事成為阿爾卡蒂奧家族以及馬孔多村的噩夢。家族創始人,何塞因為解不開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而發了瘋,下半生一直被綁在樹上。大兒子放蕩不羈離家出走,最后枉死。二兒子一生孤傲異常,不懂得愛,也沒有被愛過,在發動了32場起義后,宣布與政府和談,孤獨而死。三女兒和養女,為爭一個男人而爭風吃醋,一直斗到老死方休。本以為家族傳到了第二代,會有所好轉。可家族里的后人,不但不停地重復以第一代人的名字命名,還一遍遍地重復著前人的悲劇。一個個或死于非命,或失心發瘋。直至家族最后的傳人,私生子奧雷里亞諾因為妻子難產而死,兒子剛出生即被螞蟻吞噬,悲憤中解開了梅爾基亞德斯的羊皮卷,這才發覺,原來吉普賽人死前早已解開了家族的整段命運:家族第一個人被捆在樹上,最后一個人正被螞蟻吃掉。伴隨著家族的隕落,整個馬孔多村也在經歷了創立伊始的清貧,外來人口遷入后的人丁興旺,外國殖民勢力的投資與撤出后,最終走向衰敗,走向毀滅。馬孔多的興旺與滅亡,映射了廣大第三世界的村莊與小城鎮在20世紀的掙扎與不易。
在不開放的年代里,他們只能與愚昧為伍。甚至把冰當做一件發明。但那時的馬孔多人是幸福的,他們戰勝了大澤區的糟糕環境,戰勝了縈繞村莊多時的失眠癥。還能時不時地從同樣愚昧的吉普賽人那里找點樂子,就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在向外國殖民勢力開放的伊始,他們享受到了現代社會帶來的一切滿足,火車,電話,照相,就業機會,當然也包括拿著留聲機,樣樣精通的法國。可是,伴隨著完全的開放,殖民者在帶來享受的同時,也和當地的政府勾結,使用極低的價格雇傭勞工。當勞工以申索權利時,狼狽為奸的政府,立馬揮起屠刀,毫不留情地鎮壓。
殖義者卻以無辜不知情者的樣子,扮演著救世主的角色。許下一連串空洞的美好的諾言,卻在村子遭受自然大災時,拍拍屁股收拾走人。在他們眼里,村子就是一筆買賣,當其價值被榨干時,殖民也就失去了意義。他們才不在乎那些原住民的生活呢。而對于政府而言,村子也是一筆買賣,政府收取大量的稅金,當殖民者撤出后,這個沒有最后一點價值的村子,自然不能再勾起政府的一點欲望。他們也不在乎那些可憐的國民的生活。這樣的交易,對于殖民者和政府而言都是有利可圖的不虧本買賣。唯一被犧牲掉的便是如馬孔多一樣的不幸村莊。然而,在同情何塞家族與馬孔多村的同時,我卻隱隱地又要為他們的某些傳統而憤怒。
這種憤怒,不是憎恨,而是怒其不爭。貧窮是一種至極可怕的疾病,就像艾滋病先摧毀人們的免疫系統,使得人們即使一次小小的感冒也可以致死一樣。貧窮,先摧毀的是人的道德底線,然后,使得人們無論做什么,都無法擺脫厄運相伴。我不是衛道士,我也提倡婚姻自由,我也不喜歡文章后半段當家作主的宗教沒落貴族費爾南達的刻板與虛偽。但是,我仍然無法接受何塞家族私生子成堆,家庭習俗。書中,幾乎每個何塞家族的男人都會有一個私生子,即使是像梅梅這樣的女孩子,也會因為青春期的沖動而養下一個私生子。而奧雷里亞諾上校更是有18個私生子,1個死于戰亂,17個死于政敵的暗殺。更讓人費解的是,烏爾蘇拉居然全部都認下,并統統養大。烏爾蘇拉是出于同情,憐憫,延長香火?我不得而知。但是,在我的國度里,私生子遠沒有到可以正大光明地被接受。因此,我始終相信何塞家族的這一荒誕習俗,以及烏爾蘇拉的所謂寬容,完全都是出于一種因為貧窮對道德底線的長期侵蝕,而最終導致的愚昧與墮落。貧窮毀滅了何塞家族的同時,也對馬孔多所在國度的自由派義軍下了手。參加了自由派起義軍的小奧雷里亞諾想和自己的姑姑阿瑪蘭妲上床,卻遭到了阿瑪蘭妲的拒絕。郁悶的他問自己的戰友“我們是為了自由婚姻而戰嗎?”他的戰友回答“是,我們戰斗是為了將來你連你老娘都能娶!”道德底線被侵蝕,直接導致了人與人關系的混亂,也間接導致了自由派無論如何革命都無法取得勝利。在那個虛擬的國度里,自由派伸張的所謂自由猶如嬉皮士曾經鼓吹的“要不要做戰”。
性解放是自由的一大意義,但不是全部的意義,更何況他們所謂的性解放,是連老娘都可以娶的極大解放。相信但凡還相信人倫綱常的家庭都不會給這樣的派系投上一票的。歷史的車輪無情地碾碎了何塞家族和馬孔多村,只留下了一地碎片,一地血肉,一地孤獨,等待著螞蟻來覓食,等待著詩人來吟誦,等待著后人來重復。馬爾克斯成功地描繪了一個時代,一群人的生活狀態。看著他們,就不得不聯想到自己所處的世界,這個真實的世界。不禁要問:當我們因為貧窮而愚昧,又因為要擺脫貧窮而不擇手段時,我們的城市,我們的社會距離馬孔多又還有多遠呢?君不見,那個百年孤獨的詛咒就像達摩克利斯之劍一般,正時刻地懸掛在我們頭頂。街上,枯黃的樹葉被清潔工人掃去了大片,但是我分明看見更多的枯黃樹葉早已蠢蠢欲動。